实践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探索之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不少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是很难看清楚,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培养。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将实验过程转变为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效能,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
探索之二、变“验证性实验”为“研究性实验”
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我们总结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为主的五步法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五步法具体是指:先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准备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结论与评价五个步骤进行。其指导思想是:还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探索之三、变“传统性实验”为“数字化信息实验”
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具有取材简单、原理清晰、形象直观、设计巧妙等特点。因此新教材保留了许多传统实验。而新教材在实验方面的最大变化之处是引进了dis以及ti等数字化信息系统。数字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数字技术与新教学理念的结合必将为物理实验教学乃至物理课程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探索之四、变“指令性实验”为“指导性实验”
高中教材中的不少实验,其所用的器材、方法、步骤都是有灵活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势必会影响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该放手时就放手,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探索之五、变“生产、生活工具或玩具”为“教学用具”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挖掘身边的“实验源”。近几年来,我们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制作了许许多多教学用具:单单用饮料瓶我们就制作了十几个实验,例如“气体反冲演示器” 、“液体反冲演示器” 、“内能变化演示器”、“龙卷风演示器”、“浮沉子演示器”、“平抛、斜抛演示器”、“静电吸尘演示器”等。这些演示器材,来源于生活,制作成本低,又能较好的说明物理现象和规律,因此真可谓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课题组成员:祁玉平、魏慧军、周惠中、戴建华
(本文荣获黄浦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