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家园

穿越时空的对话——学生党校举行“外国文化进行校园”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6-06-06   来源:   

201663日下午,来自上海翻译家协会的黄福海老师为学生党校的全体学员开设了一堂精彩的“外国文学进校园——浅谈中国古诗的英译”讲座。通过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对中诗英译这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黄老师先以推广中华文化为引,向同学们介绍中诗英译的悠久历史。中诗英译始于清代,早期主要由英国学者进行翻译。然而在这开拓性的举动背后,也存在着诸多内容理解上的不足。接着,黄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我国翻译家进行此项工作时的杰出成就。

随后,黄老师又以《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咏鹅》、《春晓》、《绝句》、《泊船瓜洲》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为例,介绍起在外国译者对于中国诗句内涵的误解及翻译形式上的偏差。例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硬是被外国译者翻译成了“老朋友从黄鹤楼一路向西”。而诸如此类的外国译者出人意料的错误总能使同学们不免发笑。在介绍这些偏差的同时,黄老师也给出了正确翻译。黄老师还告诉了同学们中诗英译的关键并不在于押韵,而在于会意;还提出了中国学者要想翻译好中国古诗的基本要求:学贯中西,最好还要有一定的英文诗写作基础。在黄老师精彩的介绍与幽默的语言中,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中诗英译的奥妙及其所需的巧妙构思与语言基础,同时对诗句中原有的韵味有了更深的理解。

尾声,黄老师对同学自己翻译的陶渊明《饮酒》一诗做出了精彩的点评,并对此诗的翻译给予了指导,使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黄老师还热心解答了同学们在诗中用典、堆砌景物、近意叠词等翻译手法上的问题,同学们又从中学到了不少。最终,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尾声,同学们仍都在诗海中意犹未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一个“敲”字便要经过作者反反复复的深思熟虑。而在汉语与英语这两门在表达方式上大相径庭的语言之中,中诗英译者对于一字一词的斟酌与思索更是深邃审慎,远超于同学们的预料。翻译家们理解的透彻、构思的精妙、功底的深厚更是让同学们敬佩不已。中国古诗,这门中华文明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将其推广世界、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无障碍适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