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8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都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8号文件和16号文件,上海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上海社会发展和大中小学的实际,特颁布《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青少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潜在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
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在上海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息息相关,是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培育上海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是为这个重要前提打
下扎实的基础。
3、长期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华民族已成为学生的主流,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充满热情和期待,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充满自豪。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其承载的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一
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
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对新时期下的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部分学校显得不适应,部分教师尚不能胜任。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研究不够、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机制。一些青少年活动基地,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未能有效发挥
民族精神教育的应有作用。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体制与合力尚未形成。
二、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4、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出发点,以培育“四有”新人和高素质人才为落脚点,紧密结合上海的城市发展的要求,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并以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注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广大学生培养成既有世界眼光,开放意识,又能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富有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栋梁。
5.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总体目标是: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纳入上海市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根据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上海教育的实际,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大中小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沟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新格局,使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显著增强,使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上海市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6.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优良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扬民族精神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实际,注重充实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又要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以历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又要根据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2)坚持突出重点与有机渗透相结合。教育内容需要生动的形式加以体现,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课内课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各种资源,敏锐捕捉各种具有民族精神教育意义的信息,有机、有意、有情、有序、有效地把民族精神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重教育过程体验、重教育内容的渗透。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3)坚持内容传授与方法引导相结合。要敢于针对学生的困惑;和思想实际,,善于用正确的方法论剖析问题的症结,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真正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阮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重视实践体验,既要抓好认知教育更应开展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
(5)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也要力口强各学段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衔接,使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在国.民教育过程中形成一个层次递进、结构合理的系统。
(6)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要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三、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千千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7、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话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习惯、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教育将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现代公民人格,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现代内涵。根据上海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首先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这三个方面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加以突出。
8、在国家意识教育过程中,把国家观念、国情意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富强四方面内容作为重点。
国家观念教育一一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认识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塑造的伟大国家;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辽阔疆域,自觉维护国家的神圣主权和国家的统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了解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和:民族气节钓丰富内涵,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国情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传承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优良传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国家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既是国家安全的首位任务,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领土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树立整体国家安全观;了解和认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自觉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作斗争,树立为祖国最终统一贡献力量的志向。
国家富强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懂得要走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的富强之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把个人的进步成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9、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四项内容作为重点。
民族语言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钓载体,关系到国家的统千、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的交往;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坚持母语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性;自觉抵制有损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不良倾向,注重发掘民族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功能。
民族历史教育——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中华民族在文明创造过程中展现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创造者;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 了解并明确在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生话中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人文传统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的熏陶;帮助学生了解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
10、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把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四项内容作为重点。
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意识,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并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不买盗版光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体现在人生的价值目标和行为方式中。
诚信守法教育——引导学生实事求是、以诚待人、严以律己、知行合一,将中华民族诚信传统与现代信用经济的要求结合起来,注重点滴培养。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敬重法律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懂得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不盲目攀比,不追赶时髦,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11、在民族精神教育实施过程中,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树立远大志向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在学生成长的各年龄阶段,要一以贯之并有序递进地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的奋斗历程,领会优秀文化传统和优良革命传统,树立现代公民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法治意识,实践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社会主义观念。
同时,要抓住各阶段相应重点,循序渐进。小学一二年级要重点进行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会唱国歌,对国旗敬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日常说话习惯,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爱班级、爱伙伴、讲礼貌、尊敬师长的情感。
小学三至五年级重点进行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认识祖国版图和辽阔疆域;严格训练学生的语言阅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创造,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典;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关心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惜时守信、不说谎话,力所能及地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初中要重点进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公民和上海市民的权利义务,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和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提升文化品味。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学会与人谐和相处,诚信负责;引导学生自觉参力口公益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善恶,增强对信息的判别;和选择能力。
高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意义,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掌握基本的政治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立足民族精神之根,善于吸取多元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引导学生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学会独立生存,掌握正确规划人生发展的能力。
大学要重点进行国家前途命运、理想信念和责任使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基本国策和形势政策,认识中国和平发展对个人价值实现的保障意义,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树立服务西部、服务郊区、服务社会、服务广大人民的坚定信念;引导学生高度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对民族语言、民族历史的学习研究,自觉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将弘扬民族精神与投身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与培育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与现代信用经济的要求结合起来,注重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立大志、讲奉献、重责任、会合作、守信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
四、课内、课外两大体系——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载体
(一)、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2、要将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的民族精神内涵,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一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遵循榜样诱导、情景感染、行为先行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着重进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启蒙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交往和生活习惯,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中学阶段遵循知行并重、活动诱发、理想激励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底蕴、创新意识、民主法制观念和科学精神。
要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和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彻底改变“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的观念,充实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要改变片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增加内容的时代.性、鲜活性;要删减现行思想政治课教材“难、繁、偏、旧”的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浅、近、易、新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体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师创造知识更新、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要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学:等课,程要力口强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现民族精神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一大学阶段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特点,遵循主体探究、知行统一、理性升华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进行基本国情、形势政策等教育,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培养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紧密联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一轮建设,抓住.重点,做好课程结构的调整,充分反映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全面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让大学生更信服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要结合形势政策教育,深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大学生解疑释惑。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切实担当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要增设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的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民族文化培育大学生。
(二)、在课外活动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3、校园文化具有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功能,要建设体现民族精神内涵,能够有效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
——重视开展节庆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国家重要的节庆纪念日,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利用 “三五学雷锋活动”、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人物的诞辰以及近现代史和建国以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 “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的教育,使学生居安思危。学校要开展专门的节日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节庆和纪念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涵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积极开展仪式教育。学校要充分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等仪式,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载体作用。尤其要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严格敬礼、唱国歌、举行国旗下讲话等规范。小学要重点进行苗苗儿童团、少先队入队仪式教育,中学要重点进行入团、十四岁生日、少女成才及成人仪式等仪式教育,大学要重点进行入党仪式、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仪式活动的开展应注重实效性,各种仪式活动应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仪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力求增强学生在活动期间及活动前后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仪式活动的形式应按不同的活动类型和学生年龄阶段特点,采用适宜的灵活多样的形式,既庄重又热烈,切实发挥其民族精神教育的功能。学校对这些仪式教育活动,前期要准备,后期要总结,注重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重在实效。
——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发挥礼仪教育在和谐人文环境构建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众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则制度。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礼仪教育必须早期进行,尤其要重视儿童期礼貌行为和规则意;识的养成;礼仪.教育的实施应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种途径,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厂切忌孤立进行,特别要广泛利用并创设多种教育载体;如仪式教育、节庆教育、社团活动、学生组织;、社会服务、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涉外友好活动等,以增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要结合校史二校训、校情等,挖掘民族精神教育的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民族精神教育牛的承载作用。中小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广泛建立思想政治类、文学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美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扶持武术、书法、京昆话沪剧、茶道、民乐、国画、古诗文等具有民族传统的文化活动;大学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加大对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大中小学都要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近经典”等活动,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文诵读活动,教唱爱国主义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潜移默化功能。学校环境布置、建筑设计、校园绿化和网络媒体设置等方面要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与民族精神教育有机结合。在校园网开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栏目,在校园建设文化长廊,张贴悬挂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制作体现民族精神的雕塑、灯箱、语录牌和公益广告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板报、文化设施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积极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浓厚氛围。
——积极发挥学校媒体网络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上海教育联和院.线的片,库资源,让优秀传统影片重放光彩;要大力开发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益智性等特点的“绿色健康游戏”和动漫作品,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主动建设网络新阵地。小学要通过播放动画片、玩益智游戏、电影进校园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中学要在学生电视台、广播台开辟民族精神教育的栏目,充实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同时,积极开发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益智游戏等,提高学生对民族精神教育的参与性;大学要通过专题网站的建设,为学生民族精神的研究提供平台,开辟园地,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在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形成自觉学习和认真实践的浓郁氛围。
14、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环节,要紧紧围绕课外实践话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践履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小学阶段要在积极开展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活动,注重利用“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形式,培养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教育。中学阶段要充分利用“二期课改”中的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实践特点,利用上海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资源,才艮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中学生实际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注重认知教育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榜样示范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个性发展中了解、体验民族文化,感悟、认同民族精神。要通过军政训练、农村劳动,进行国防、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等考察活动,在身体力行中弘扬民族精神。
——中小学都要充分利用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的丰育的浓厚氛围。
——积极发挥学校媒体网络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运用上海教育联和院.线的片,库资源,让优秀传统影片重放光彩;要大力开发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益智性等特点的“绿色健康游戏”和动漫作品,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主动建设网络新阵地。小学要通过播放动画片、玩益智游戏、电影进校园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中学要在学生电视台、广播台开辟民族精神教育的栏目,充实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同时,积极开发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益智游戏等,提高学生对民族精神教育的参与性;大学要通过专题网站的建设,为学生民族精神的研究提供平台,开辟园地,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在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形成自觉学习和认真实践的浓郁氛围。
——大学阶段要充分挖掘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民族精神教育内涵。科技创新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规律;社会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增进对上海城市精神的理解,到更广阔的天地了解国家发展的现实,领会民族精神的广泛内涵,朋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志愿者活动要引导学生实践奉献服务的公民人格。
要建设体现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教学基地,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提高课外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党团队组织——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力量
15、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学校党、团、队组织的领导,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和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精神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重视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共青团组织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的衔接研究。把对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培训、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评估之中。
16、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导航作用,通过党章学习小组、业余党校和组织生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家意识、文化传统和公民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把民族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的基础内容。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着重提高党员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发挥党员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支部组织建设中,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党员党性修养的一项基本内容,发挥党支部凝聚、影响和引导广大学生的优势,使党支部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坚强堡垒。
17、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民族精神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在选拔团队干部过程中注重他们民族精神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团队干部的基本工作职能。
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的优势,注重充实学生活动的民族精神教育内涵,通过生动有效的活动形式,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培养高尚的公民人格。
六、教师民族精神教育——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
18、育人先育师,在全体教师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明确教师在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要职责,充分认识教学对于民族精神教育的上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民族精神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教研室在教师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支部生活和教研室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热爱民族文化、研究民族传统,增强教师传授民族精神的意识和能力。中小学要在“
19、加强领导队伍建设,领导队伍包括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党政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政领导等。明确大中小学校的党政一把手对民族精神教育负总责的要求,学校党政领导要把民族精神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政领导亲自抓德育的责任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20、加强德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德育教师队伍包括学校分管德育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高校学生辅导员和中小学班主任、党团队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中小学政治(品德)课教师等。要提高德育骨干教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其专职作用。要培养德育教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意识,要培养德育教师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国内外德育工作的发展情况,取长补短,提高自身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要培养教师善于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民族精神的体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七、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保证
22、在舆论环境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加各类舆论宣传的民族精神内涵,加强对网络、报纸、出版、电视等媒体的引导和管理,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舆论氛围;精心创作体现民族精神的高质量的文艺作品,积极推进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生动活泼的少儿节目的制作;大力开发传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动漫作品与网络游戏。
23、在教育基地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发包括国情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等方面在内的教育资源,丰富基地教育手段,增强基地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国家机构等资源,发挥不同类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族精神教育优势。注重富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建筑和名人故居等教育资源的保存、开发和利用,发掘其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其课外民族精神教育的功能。
24、在公共生活环境的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推进商业环境的语言规范,防止母语的边缘化;倡导店面招牌、广告设置和公共标识等均应体现民族特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掘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的民族精神教育功能,营造浓郁的民族精神教育氛围,发挥其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5、在日常生活环境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区环境的建设,营造社区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浓郁文化氛围,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科普活动。要